【分布境域】
黄河源园区地处有号称“千湖之县”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玛多县境内,属于黄河源区上游,区内包括了以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为代表的高原湖泊群。黄河源园区面积为1.91万平方公里,占玛多县总面积的78.01%。园区东与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北与玛多县花石峡镇相接。黄河源园区包括了黄河乡、扎陵湖乡和玛查里镇19个行政村以及位于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扎陵湖湖泊水体和湖滨带(含扎陵湖鸟岛)的248.55平方公里。
【功能区划】
核心保育区:主要突出河流水系、湖泊群和湿地水生态景观的严格保护,归并整合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部分缓冲区,以及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核心区域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名录等的核心区。
生态保育修复区:以相对集中的中度以上退化草地为主,尽量成片划定,也是核心保育区的缓冲区域。
传统利用区:将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占比大、草场资源承载力较好、生态状况保持稳定,具备生态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地块,相对集中、成片划定。
居住和游憩服务区:包括黄河乡和扎陵湖乡19个村城乡规划建设用地、道路和基础设施、旅游景点和游憩服务规划用地。
【保护目标】
以三江源黄河源区玛多县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通过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维护水源涵养功能,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民生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相结合,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并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实现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自然资源】
园区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其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青藏高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处重要的战略地位。
草地资源:以高寒草甸为主,分布广,面积大,区系成分简单;以高山嵩草、藏嵩草和矮嵩草等种群为优势,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1.05%,其余为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类和咼寒草甸草原类。
水资源:地处黄河源头,境内河流众多,密如蛛网。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胡泊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个。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流域两个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两湖蓄水量16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年总流量的28%;星星海保护分区沼泽面积大,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
湿地资源:园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3031.44平方公里,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
生物多样性:园区内生态系统种类多,植被的原始性和脆弱性十分突出,除天然灌木林有零星分布外无乔木生长。园区内有药用植物284种,蕴藏量较大的有红景天、秦艽、大戟、棘豆、小大黄、马尿泡、黄芪等。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将这里变成了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的“天堂”,为这里的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里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等珍稀鸟类,园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着大种群的藏野驴、藏原羚、岩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野生动物,有花斑裸锂、骨唇黄河鱼等8种重点保护鱼类。
【生态体验】
将按照绿色、环保、低碳、公益的建设理念,统筹黄河源园区周边资源,在保护高寒湿地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基础上,以感受体验高原独特风光、河源文化、藏民俗文化为特色,构建以生态体验、游憩观光、文化展示和高原探险为主要方式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幵展环境教育。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玛多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孕育了玛多“两湖一河一碑”和三张“名片”的景观资源优势。“两湖一河一碑”是指扎陵湖、鄂陵湖、黄河及黄河源牛头纪念碑;三张“名片”是指“黄河之源”、“千湖之县”、“格萨尔赛马称王地”。
原始、古朴、纯真、自然美的玛多已成为青海省探险旅游、特种旅游、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世代居住的藏族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这里有以藏族歌舞、服饰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民间文化,以绘画、雕刻、建筑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以格萨尔赛马称王、柏海迎亲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莫格德哇遗址、传说中的珠姆王妃宫殿为代表的史前文化,这些呈多样性、独特性的民族文化构筑了玛多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石。